您现在的位置: :江西中专学校 > 政策资讯 > 江西有哪些学艺术设计的中专

江西有哪些学艺术设计的中专

来源:江西中专招生网 时间:2019年01月22日 阅读:  复制链接 字号:
 -----读《原来这才是春秋》
  十年砍柴
  近几年来,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大行其道,上逮煌煌秦汉,下至夕阳西下的明清,几乎无一个时代不被非历史专业的“票友”涉及。但有一个时代,很少有人去演说,那就是诸国、诸学说以及贵族庶民相互竞争的春秋。至今普通读者要了解那段历史,可值得一读的通俗读物,还是一部《东周列国志》,修订此书的蔡元放先生,是清乾隆年间的人士,尽管史才出众文采飞扬,然其对历史的见解,200年后的今人看来,已显得陈旧。
  时人言史,不敢轻易涉及春秋,我以为原因大致有二。一是年代久远,史料阙如,需要在典籍中钩沉方得探得一些灰烬之余的材料;二是这个时代千头万绪,不像后世统一王朝,抓住朝廷一个中心即可,即使南北朝和五代十国,也就两、三个中心,辽、金与北、南宋对峙,多数史家尊宋为正朔,自然叙说以宋王朝中枢为中心。而春秋列国争雄,每个小国的故事都很精彩,要从容穿插叙说而不失杂乱,需要相当的功夫。
  贾志刚先生《原来这才是春秋》一出,略补了通俗历史潮中春秋这段时期显得寂寞的缺憾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,尽管有汉唐之雄奇气魄,宋朝之风流韵致,但诚如贾志刚在此书前言中所言,中华民族最不能缺的朝代,就是春秋,“好像,如果没有春秋,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。”我以为,“好像”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去掉。因为,在春秋时代,中华文明的基因已经形成并稳固,后两三千年的江山鼎革、人事变迁,九州分分合合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,其间不乏胡马南下的插曲,甚至有蒙元满清以外来者的姿态入主中原的时代。由于这种春秋时业已形成的文化基因,是无比强大的,它消磨了征服者的锋镝融合了外来文化的风采,到今天,中华依然是中华。
  无可否认,以崇尚大一统的眼光来评价,春秋是个乱世。这个时代,诸侯攻伐不断,天下共主周天子政令不出洛邑。礼崩乐坏,贵族集团的荒淫几乎超出人类底线,兄弟父子残杀,兄妹乱伦,父占子媳。。。。。然而,这种王纲解钮的同时,人们的创造力空前勃发,无论落魄贵族子弟管仲,还是被卖作奴隶的百里奚,人不分国别、出身,都参与了竞争,各类学说争奇斗艳,能工巧匠层出不穷,商业繁荣,货物流通不以国别为畛域。这样一个开放竞争的时代,不亚于古希腊时代。
  我们知道,东方的春秋战国时代,和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代,有了不同的结局,这是历史的奥妙所在,后人难以简单地以孰优孰劣评价两种结局。看完贾志刚的书,我以为对这种结局的原因有一种基本的判断,就是后世尊孔子而轻管子。
  管子治国的理念,具有相当的现代性。他推崇民富而国强,他重视工商业,并不把商人视为士农工商四民之末,他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都引入“职业经理人”概念,将齐侯尊为董事长,而相国则是行政权在握的总经理。这样的治国理念,激发了民众创造财富的欲望和能力,使齐国能抵御戎狄,成为中国诸国的盟主。管子的贡献是公认的。然而鼓励平等竞争,对政权统治者最大的副作用是,使统治者的威权和神秘感丧失。孔子批评管仲有两点,一是不俭朴,“管氏有三归,官事不摄,焉得俭!”二是“不知礼”,有僭越的嫌疑,“邦君树塞门,管氏亦树塞门。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(《论语•八佾》)管子的消费主义和平等主义是孔子和孔子的后世门徒最为反对的,他们肯定管仲无非是他的“事功”,即抵抗了诸夏文明之外狄夷的侵略。-----到了明末,陆楫提出“奢易治生”,即刺激消费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,这是商品经济繁华的必然,是对管子思想两千年后的回应,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一定会冲击等级制度。中国传统社会评事论人,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去向,所谓“论心”,讲出发点,态度比结果更重要。孔子的“礼”要维护的就是这样的名教权威,到了“文革”,“宁要社会主义草,不要资本主义苗”是这种“正名”的现代版。
  《春秋》最后经过孔子的修订,突出了“尊王攘夷”的中心思想,维护道统,维护中央王朝权威,维护名分等级,成为孔子修订春秋的主旨,所以“乱臣贼子惧”,孔子死后成为百代素王,万世师表,历代帝王尊崇孔子,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统治者意识形态的巨大贡献。孔子,对自己修订《春秋》引起的争议是有清醒认识的,他说:“知我者其惟《春秋》乎!罪我者其惟《春秋》乎!”“意识形态挂帅”在以后中国成为治国者必选,用儒家强调自己的道统合法性和君王的神圣权威,用法家之术治理百官庶民亦成为历朝执政者的常态。于是,孔子光芒万丈,被推崇到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皆长夜”的地步,而管仲的价值被忽略,甚至要通过孔子的言语才得到肯定性评价。
江西中专学校
江西中考